在外就餐,人們都會用到餐館提供的餐巾紙來擦嘴,在紙巾與嘴巴“親密”接觸的那一刻,你是否想到手里的這張紙,它到底是否“健康”呢?日前,記者分別從餐館、批發市場和超市隨機買回來5樣餐巾紙作為樣本,送到東北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請專家進行檢測實驗。
但實驗結果令人“大跌眼鏡”:5種樣本中有4種被檢出含有熒光增白劑,劣質餐巾紙所含細菌總數嚴重超標,比較多的超標近193倍,且4種樣本中還被檢出含有容易致病的大腸桿菌。
樣本來源
1.燒烤店提供的免費紙 松北區哈商大附近
2.餐館自制“一元抽” 南崗區學府四道街
3.批發市場散裝紙 道外區南勛街
4.本地生產的雜牌紙巾 餐飲用品商店
5.超市銷售的品牌紙巾 香坊區某超市
結果分析
餐巾紙衛生標準很高,里面不允許含有大腸桿菌等致病菌。而劣質餐巾紙或直接暴露在公共場所空氣中的紙巾,很可能滋生真菌、結核菌、肝炎病毒、霉菌等。其中,大腸桿菌的過量會造成腹瀉、痢疾等腸道疾病。由於“小作坊”并非專業生產餐巾紙企業,生產工藝和車間環境、消毒等方面均不規范,生產原料質量難以保障。還有在包裝、運輸、貯藏等環節也會發生“二次污染”,這造成餐巾紙上含有如此多的菌落。
結果分析
專家說,一般認為熒光白度大於1%,可以認為是含有熒光增白劑,餐巾紙中含熒光增白劑可能是造紙時人為添加少量增白劑所致,也可能是廢紙原料帶進來的。餐巾紙、香煙、食品外包裝這些“沾口”的紙,不應該使用熒光劑。長期“誤食”熒光劑,會在人體內蓄積,對血液、神經系統造成損傷,接觸過量,可能有潛在的致癌因素。
結果分析
據介紹,市面上絕大多數紙巾的原料都是木漿,其中包括原生針葉木漿和闊葉木漿,廢紙漿中也有很大比例是木漿纖維。二次纖維即以回收廢紙為原料,經分散、脫墨、漂白制成的紙漿,其中包含油墨、脫墨劑及各種助劑和雜質,用其制造生活用紙會對人體有害。
特別感謝東北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大力支持
專家教你如何選餐巾紙一看:包裝上的主要成分,是否“100%原生木漿”,產品信息和衛生標準是否齊全。二聞:有明顯異味的不能使用,包括香味。三搓:雙手揉搓,劣紙會掉粉、掉毛,拉伸幾下,好紙不易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