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朱森第出席了福建省南安市裝備制造的專題講座,并做了《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及對南安發展裝備制造業的建議》的報告,就目前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現狀、問題、轉型升級方向等做了詳細的分析。
朱森第提出,當前中國制造業必須實現四大轉變: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由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制造向綠色制造轉變;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在具體的轉型升級路徑上,他認為,中國裝備制造業應以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融合制造、超常態制造為落腳點。如服務型制造,隨著產品的生產變成大批量定制方式,產品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受到擠壓,而服務的增值,在制造過程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逐漸形成制造與服務相融合的新的產業形態。服務型制造向客戶提供的不僅僅是產品,還包括依托產品的服務,或整體解決方案,也包括圍繞產品生產的各類服務。
朱森第談到,國外很多企業提供的產品服務增值在3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60%以上,超過產品本身的制造價值,這一點值得國內企業的學習。又如超常態制造,它包括巨系統制造極大尺度、超重件和設備;微納制造微米和納米量級的零件和系統制造,MEMS;超常環境制造極高(低)溫、極高壓、強能場、強能束;超精密精度優于亞微米級、粗超度優于幾十納米的超精密加工;超常成形工藝無模、增量制造等。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朱森第說,超常態制造就是裝備制造行業的金剛鉆,要慢慢發展這些高精尖的技術,讓它們成為常態化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