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部省份一馬當先全力發展高端制造業的過程中,四川等西部各省并沒有僅僅滿足于承接東部轉過來的傳統低端制造業,在成都新津縣,我國西第一輛現代有軌電車剛剛成功進行了車輛的動態調試。
這家民營企業新筑股份公司,原本主要生產鐵路、橋梁的功能部件等傳統產品,這次卻盯上了節能環保而且運輸彈性強的現代有軌電車。而在這個領域一直是北車、南車等大型國企具有優勢,一個西部民營企業,也要發展高技術產品,遇到的困難不會小。
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陸云稱,這個領域技術門檻比較高,資金門檻比較高,因為國家現在對我們的支持和鼓勵,我們尋求到了和國內國外先進企業的合作。
企業、地方政府合力,再加上科研單位的支持,這家企業用了兩、三年時間就完成了這種先進有軌電車的研發。
放寬、支持民營企業,給了民營企業放手發展的動力。民營企業成焊寶瑪,甚至直接闖進了技術要求更高的工業機器人生產領域。他們利用新近研發成功的工業機器人,幫助武漢東風風神汽車廠建立了10條世界一流水平的自動化生產線。
在世界工廠珠三角地區,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全面進軍工業機器人領域也代表了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趨勢。
目前,工業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于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制造業、金屬制品業(包括機械加工)、電子電氣工業、橡膠及塑料工業、食品工業、制藥工業、玻璃及陶瓷工業等諸多領域中。
工業機器人市場的高成長性是另一個吸引上市公司加入的原因。國際機器人技術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13年工業機器人采購量達到3.65萬臺,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而我國目前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仍然遠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離日本、韓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更是有很大差距。韓國是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國家,每1萬名工人中擁有機器人數量347臺,中國僅為21臺,不及國際平均水平55臺的一半。工業機器人市場仍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
從競爭格局來看,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的差距仍很大,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目前仍是外國品牌占主導地位。不過,地方民營企業正在成為向高端制造業轉型的中堅力量。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副會長羅百輝表示,工業機器人是如今自動化產品最為重要的分支。從誕生之日起,它似乎就與汽車生產結下不解之緣。直到目前,工業機器人應用一直以汽車業為大頭。如今,全球已完成工業機器人部署總量已超這118萬。
目前,工業機器人在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工業轉型過程中,作用明顯。例如在在工程機械行業,機器人往往在生產線上進行著點焊、弧焊、噴漆、裝配等工作,不僅能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提高勞動生產效率,還能改善工人的工作條件和勞動強度。
未來,隨著工業生產要求進一步提高,大規模采用工業機器人已是生產大勢所趨,通過實現機器換人計劃,進一步解放生產力,達到資源的最佳利用比。
綜上所述,工業制造業通過采用工業軟件與工業機器人,軟硬結合,是改革現有生產模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最有效方法。與此同時,通過實現生產自動化也彰顯時代正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