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世紀之交,包裝的重要性又被公眾所理解,人們對包裝的認識提高了,對包裝的指責減少了。這一轉變過程一方面由于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的意識在逐步改變,對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漸成熟,另一方面由于經過幾十年來的努力,包裝工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裝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可以說到了誰也離不開的地步。包裝的作用被更多的人所認識。包裝的主要作用是將產品完好無損地從制造業手中送到消費者手中,并通過包裝外表的標志、商標及說明讓消費者了解產品的生產廠家、產品的性能、產品的使用方法等等。這里的“完好無損”包含了太多的意義。
首先,包裝減小了損失。民以食為天。現在三分之二的包裝用于包裝食品。若沒有包裝,食品的大部分將腐爛變質,被浪費。據統計,在幾乎不包裝或包裝很簡單的發展中國家,食品腐爛浪費的比例高達50%-60%,而在一些發達國家,由于包裝體系完善,食品只有在運輸過程中有2%-3%的損失。
其次,包裝讓生活更輕松。我們都還記得一二十年前,買糧、買油鹽醬醋都需要帶袋、瓶、罐去,遇上不法商人將酒、醬兌水賣也無可奈何,因為沒有別的選擇。現在的方便包裝、一次性包裝把人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了出來。
再次,適當的包裝為廠家、商家、消費者帶來了好處。因為包裝改變了商品的發配方式,特別是延長了食品的保質期,老百姓免去了經常去商店購物的煩惱,又可以不受季節、區域限制,自由選擇品種。加之開放市場使消費者用錢可以選擇更多、更有價值的東西。現在德國人喝南非的葡萄酒,美國人穿中國的衣服,中國人吃美國的爆米花都非常平常。同樣道理,生產廠家也不必每天向批發商或商店送貨,節約了各種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