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包裝企業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的發展和日益劇烈的國內行業間競爭,已充分認識到要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人才的培養與儲備是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于是企業間加大了人才培養與挖掘的力度。以期帶來效率的提高與效益的增長。
在此前提下一方面“優勝劣汰”自然法則得到了印證許多中小型包裝企業由于人才流失資金不足、投入和開發不夠或被兼并或入不敷出或倒閉這一現象雖在客觀上產生了積極作用,如調整了生產結構。加速了人才流動使部分產業人員得到了再培育或得以接受新技術和新工藝機會科技人才和設計人員得到了實惠。由于競爭,他們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體現它們發展空間更為廣闊,他們的經濟待遇也更高了。
收入的增加也使他們產生了更多創新的沖動此外,由于市場的企盼和經濟的驅動包裝設計業本身也得到了進步并不斷完善自己以迎接新的挑戰許多形象策劃和設計造型公司令人目不暇接雨后春筍般地得以生存但上述種種現象仍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包裝行業的發展與人才培養及需求間日益尖銳的矛盾「因為人才這塊蛋糕始終就這么大。這就如同一大片久旱的糧田張望著一小丘水塘。每畝地都澆一點水,所有的莊稼都長不好。只滿足部分糧田的需要則產量就會萎縮。毋庸置疑。當今中國包裝行業的科技與設計人才得到了重視國家也加大了科技的投入和人才的培養包裝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不少理工類大學和美術及設計學院也增設了包裝設計這一專業方向。
我國有縣級以上的包裝企業一百多家。從業人員200多萬每年有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的國內商品和上千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包裝任務中國包裝工業1995年總值就達1145億元。在國民經濟三十個主要行業中列第十六位。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經濟發展的不斷提高這一巨大的市場和發展前景急需大量的行業科技人才和設計人員而我國包裝教育起步較晚、人才匾乏有限的人才也是從不同行業轉入的。據統計我國包裝行業科技人員占行業總人數的2%遠低于國內其他行業科技人員8%的平均比率。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包裝行業科技人員占從業總數20%的比率相比則相去甚遠。這一現象決定了我國包裝工業仍屬勞動密集型產業。效益不高。也意味著我國包裝工業科技含量不高。競爭力不強它已嚴重阻礙了我國包裝工業的發展步伐和前進速度。我國出口商品也常面臨出境后即被更換包裝的尷尬局面。而進口的商品由于設計合理、印刷精美。其價格常常是國內商品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我們都知道。包裝設計能提升產品本身的商業價值,能加速產品轉換為商品的過程,能賦予商品一定的文化價值和人文氣息;能給予人們審美的享受和遐想;能促進人類與自然的求生共榮。實現我國包裝工業騰飛和設計事業的發展高素質的科技與設計人才是關鍵。涌現眾多的人才必須加強培養和投入的力度,只有當人才的培養達到一定量時才會出現高素質的人才和高水平的包裝設計作品,中國有句俗語:才‘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是符合辯證法規律的。當一家千人規模的包裝企業只有區區20個科技與設計人員時我們可以想象它的競爭力何在?它的高效益又在哪里;沒有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效益,它的科技投入和創新能力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