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索是生產的延續,實踐是科技的積累。隨著人關步調的加快,國門敞開,油墨工業的國際競爭將繼續失去作用,并有益于發達的市場經濟。在美國包裝印刷油墨對環境的污染問題一直左右著生態政策,嚴厲地法律法規令我國油墨出口望出卻步。號稱有800家的美國和280家的日本油墨工業,家庭個體油墨廠正迅速消失,代之以巨型的跨國集團公司來生產、滲透到他國市場。如大日本油墨公司建于1908年,到1980年已有10個事業部、一個研究所、1個工廠、職工6046人,其中研究人員占18%,生產人員占46%,營業人員占18%,管理人員占14%,總資產達214億日元(指未與我國大連等合資前)。其年產量是20年后的2000年我國油墨企業產量的總和。再如日本東洋油墨廠同天津合資后年產可達21萬噸,更令我國油墨廠商不可攀比。縱觀發達國家、小型、局部時間生產“非職業性”油墨廠將繼續存在,并能得到政府部門的扶持。
我國包裝法律法規還沒出臺,面對這一嚴峻現實,走聯合辦廠、企業兼并、集團加盟或自動淘汰的行業重組已擺在近千家油墨企業的面前,在與對內對外同行之間維系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在市場經濟申沙特別是環保方面能夠得到什么樣的生存和拓展空間。同時圍繞提高員工素質質量,提高包裝印睿刷油墨與商品生產關系質量,提高在市場經濟中尤其是在嚴厲的環保法律法規中的生存與拓展空間質量,解決復制、傳播、裝飾3個方面創新,不然就無法與國際市場接軌,更談不上“與狼井_舞”.“走出國門”,拓展國際市場的更大空間。
隨著人才的逐漸成長與儲備層擴大,人才匾乏這一現象將逐步得以改觀并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由于包裝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它涉及力學、材料學、印刷技術、防腐保鮮技術和美學、心理學、設計學、市場學等諸多專業學科。還牽涉到中外文辭的表達與組合及文字的選擇與造型等其所面臨的是個綜合性的問題。本文無意探求包裝設計的精確概念與內涵。在這概念問題上也就不再展開論及。
事實上我國目前的包裝設計人才培養模式與教育體系由于歷史的原因存在著重大的不足和隱患這主要表現在工程技術與設計藝術的嚴重脫節上。包裝設計內涵的體現「應當是科技與藝術有機結合并產生高效率和高效益。由于我國現代包裝教育起步較晚許多工程技術人員對藝術所知甚少而許多設計人員對工程技術又懂得不多。這一現象在學校和企業都普遍存在以我國目前高等院校的包裝設計人才培養為例有些院校的學生是按理工類的成績招進的,有些院校則按藝術類的成績招入,由于生源渠道的不同和各院校間的特點與優勢的差異勢必造成了培養的側重面不同但其所開設的課程都是一部分為工程類課程一部分為藝術類課程這本身也無可非議。嚴重的是原本十分優秀的理工類教師由于所授內容深奧和無法與設計內容自然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