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紙箱是由木纖維構成,木纖維可經自然作用分解;而木材在有計劃的種植和采伐下亦不會枯竭。大多數廢棄的瓦楞紙箱可回收后再造成新的紙料,對環保是一大貢獻。
什么是瓦楞紙板?
瓦楞紙板是一個多層的黏合體,它最少由一層波浪形芯紙夾層(俗稱“坑張”或“瓦楞紙”)及一層紙板(俗稱“牛皮咭”)構成。它有很高的機械強度,能抵受搬運過程中的碰撞和摔跌。
瓦楞紙箱的實際表現取決于三項因素:芯紙和紙板的特性及紙箱本身的結構。
瓦楞紙箱在上產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以下就這些問題探討對應的解決對策。
問題1:領錯面紙
原因分析:未依據《制令通知單》和《產品圖紙》的要求進行領取和發放。
改進方法:各環節嚴格依據《制令通知單》和《產品圖紙》進行面紙的發放和領取。
問題2:開膠、起泡
原因分析:
。1)面紙薄厚不均;(2)涂膠量調整不當;(3)箱板翹曲不平或高低楞;(4)面紙含潮不均;(5)膠的質量問題;(6)面紙與箱板接觸后錯位;(7)施膠不均勻;(8)壓力過小或不均;(9)壓合的時間過短。
改進方法:
。1)嚴格控制面紙進廠時的定量;(2)正確調整涂膠量;(3)禁用翹曲或高低楞的箱板;(4)檢查面紙的含潮情況,注意面紙的儲存保管;(5)使用合格的玉米粘合劑,粘度在25秒至35秒;(6)掌握齊口位置,確保一次復合;(7)視箱板層數和楞型,正確調整上下膠輥間隙;(8)嚴格按規定執行;(9)壓合時間不低于10分鐘。
問題3:假粘合
原因分析:
。1)膠的質量問題;(2)涂膠量過小;(3)壓力過小或時間過短。
改進方法:
。1)使用合格的玉米粘合劑,粘度在25秒至35秒;(2)嚴格按規定執行;(3)人工裱膠壓合時間不低于10分鐘。
問題4:涂膠量過大,造成箱板軟,并且透膠嚴重
原因分析:
(1)刮膠輥與膠輥間隙過大;(2)涂膠輥間隙小,造成涂膠量大;(3)壓合壓力大;(4)面紙薄。
改進方法:
(1)合理調整刮膠輥與膠輥間隙;(2)依據不同厚度的箱板調整涂膠輥間隙;(3)視楞型和箱板厚度調整上下傳送帶間隙(半自動貼面機);(4)適當減小涂膠量及涂膠輥間隙。
問題5:箱面或里有余膠
原因分析:
。1)機手操作不當粘上余膠;(2)箱板漏楞或虧材粘上余膠;(3)機器運轉速度過快;(4)膠的粘度過大或過小;(5)涂膠輥的間隙過。ㄎ鍖玉蚜鶎踊蛉龑玉阉膶樱;(6)里紙粘膠(水輥虧水或間隙調整不當)。
改進方法:
。1)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2)單面機跑板時注意里紙與楞紙的尺寸統一,并將箱板齊口對齊;(3)控制機器運轉速度;(4)制劑工嚴格按照標準勾兌粘合劑;(5)正確調整涂膠輥與上壓力輥間隙;(6)檢查水槽的水位及調整水輥間隙。
問題6:齊口裱錯或沒有齊口
原因分析:
。1)沒有認真對照《產品圖紙,》進行排版;(2)面紙、箱板規格錯誤;(3)面紙叼口不一致或叼口錯誤;(4)操作工人未按正確操作要領進行操作。
改進方法:
(1)嚴格按照《產品圖紙》和《生產制令通知單》進行操作;(2)嚴格執行《產品圖紙》和裁切圖的規格進行生產;(3)印刷時同一產品叼口統一并確保尺寸一致;(4)對操作工人進行嚴格管理,絕對按《作業指導書》操作施工。
問題7:齊口不規矩
原因分析:
。1)面紙進廠檢查不仔細;(2)面紙裁切時不方正或規格不統一;(3)面紙與箱板的配比規格不統一;(4)操作工人操作不當。
改進方法:
。1)加強面紙的人廠檢查力度;(2)面紙裁切時嚴格按裁切圖尺寸進行生產,并確保裁切方正度;(3)嚴格按照鏟晶圖紙》和裁切圖進行生產操作;(4)提高工人操作技能,并嚴格要求工人按照《作業指導書》進行生產。
問題8:壓力過大造成箱板薄
原因分析:
(1)涂膠量過大造成箱板平面承受力降低;(2)壓力機壓力過大;(3)瓦楞紙的級別太低(C級以下)。
改進方法:
。1)嚴格控制箱板涂膠量;(2)適當控制壓力機的壓力;(3)提高瓦楞紙的級別或與客戶進行協商,①降低指標;②增加瓦楞紙級別。
問題9:箱板彎曲不平
原因分析:
。1)面紙絲流錯誤;(2)箱板涂膠量過大;(3)環境的相對濕度哼(4)箱板堆碼方式不對;(5)面紙與里紙的含潮不一致。
改進方法:
。1)嚴格人廠檢驗,按裁切圖檢查絲流方向是否正確;(2)正確調整涂膠量的大小,確保涂膠寬度控制在楞頂寬度的1/3;(3)環境的相對濕度盡量控制在65RH%以下;(4)箱板堆碼以張為單位,一?組正、一組反進行堆碼(正五片壓反五片或正十片壓反十片等等);(5)對裱合后的箱板存放一段時間進行自然干燥(盡量不超過3小時)。
問題10:成型虧楞
原因分析:箱板下料小。
改進方法:嚴格依據《產品圖紙》進行下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