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在視覺上引起的心理變化是非常復雜的,它根據時代、地域或個人心理等諸多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各個國家、民族,由于社會背景、經濟狀況、生活條件、傳統習慣、風俗人情和自然環境等影響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習俗。可以說,不同的民族和國家對色彩含義的理解是大不相同的,如藏族以白色為尊貴的顏色,而忌用淡黃色、綠色;滿族人喜愛黃、紫紅、藍色,而忌用白色等。色調設計應充分考慮這些傳統習俗.才能使商品受到歡迎。中華民族是樂觀的民族,在表達完整、喜慶、和諧的文化特征時,善于用紅、黃綠、金色等為包裝主色。黃色在東方代表尊貴、亮麗,西方基督教則視為恥辱;紅色在西方作為戰斗象征犧牲;伊斯蘭教徒討厭黃色,喜歡綠色,
認為它能驅病除邪;埃及人以藍色為惡魔,喜歡綠色;巴拉圭普遍喜愛明朗色彩,但對象征國內三大政黨的紅、深藍、綠三色使用十分謹慎;法國忌諱綠色的地毯,因為該國在舉行葬禮時有鋪綠樹葉的風俗。因此,應了解各國、各地區對色彩的喜愛和禁忌,特別是進出商品包裝上的色彩處理應注意適合國情。以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而流行色是指某一區域在一定時期中流行的顏色,是某個時期內人們的共同愛好,帶有傾向性的色彩。它在一定程度上對市場消費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國際市場上,特別是歐美、日本、香港等一些消費水平很高的市場。流行色的敏感性更高,作用更大。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色彩設計時,設計師不能一味地追求流行,更不能一成不變,應根據國際形勢、市場、經濟等時代特征來改變,調節人們節奏和情感的需要。從而設計出完美的包裝色彩。